2019年11月19日,首屆痛風治療學術成果交流會在沈陽召開。此次會議由遼寧省營養學會、遼寧省免疫學會、沈陽抗風竤(綠色)醫療產業管理集團、沈陽抗風竤痛風研究院等單位主辦,是國內醫療行業對痛風治療進行學術研究、交流的一次專業會議,共有來自全國15個省、市、自治區的200多位專家、學者和基層醫務工作者蒞沈參會,并由兩位二級教授、6位博士生導師等多位專家組成科研專家組,將專門就痛風治療開展學術研究和臨床治療。會議對基層單位痛風治療優秀醫務工作者進行了表獎。


現場參會醫務工作者認真聽講

抗風竤集團總裁程莉琂為基層醫務工作者講解

中國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免疫學教授、研究員梁再賦作學術交流

會上由中國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免疫學教授、研究員梁再賦發布了關于痛風治療的最新學術研究成果《抗風竤科研材料匯編》,專家們就《抗風竤·東北雌性紅蘿卜對高尿酸血癥大鼠的治療作用及對其生殖能力的影響》《抗風竤·東北雌性紅蘿卜濃縮超微原粉對AGA大鼠模型抗氧化作用及對Nrf2通路的影響》等多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進行了認真研討。專家們對這些學術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特地從北京趕到沈陽出席會議的原衛生部副部長殷大奎說:這次學術交流會很關鍵的一點是對醫療資源進行了整合,特別是對發揮基層醫務工作者在守護人民健康方面作用起到了推動。黨中央、國務院特別重視發揮基層的作用,新世紀衛生工作方針第一句話就是以基層為重點。強基層,建機制,廣覆蓋,都是為了把基層醫療做好。這次會議有這么多基層醫務工作者來參會,共同研究預防、治療一些病癥的發生,是非常有意義的。同時也希望他們能夠多參加調查研究,各方共同努力,為實現2030年健康中國規劃綱要作出貢獻。

現場參會醫務工作者認真聽講
據了解,痛風病已成為我國目前新的高發病種,全國痛風病人已達8000萬人,呈爆發態勢,并有向發病低齡化、病情重度化發展的趨勢。痛風病除了伴隨肝腎損傷、關節結石等,給人帶來難以忍受的疼痛折磨,中重度痛風還會引發人體多種嚴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如因尿酸鹽過高并結晶,會堵塞視網膜毛細血管,導致視力下降直至失明;尿酸鹽結晶隨血液流動帶來的堵塞,會誘發心絞痛,甚至產生急性心梗,導致死亡;痛風對胰腺的損傷,會引發痛風性糖尿病;痛風石對骨骼的侵蝕,會導致行走能力下降,嚴重者可致癱瘓。而對于這種新型高發疾病,目前西醫在世界上還沒有安全有效的療法。醫生對痛風病在病理層面的認識并不深刻,也沒有阻止痛風疾病進展的有效手段。有的偏遠地區基層醫療單位竟使用大量抗生素對這種無菌性炎癥進行“消炎”,給患者身體健康帶來很大損害。

抗風竤集團總裁程莉琂為基層醫務工作者講解

中國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免疫學教授、研究員梁再賦作學術交流
沈陽抗風竤(綠色)醫療產業管理集團為攻克這一世界十大疑難雜癥之一的疾病,潛心研究十幾年,先后成立了沈陽抗風竤痛風研究院、沈陽抗風竤免疫療法醫學研究院、沈陽抗風竤中醫門診、遼寧抗風竤生物醫藥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并于2018年成立抗風竤醫生集團,吸納了大批來自各大醫學院校、科研機構的高層次專家學者、科研人才,加入到這一研究與應用當中,在痛風領域更加深入地研究,對痛風的六大損傷危害及多種痛風并發癥進行了深入鉆研,開展科學實驗18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4項,申請專利7項,并在國內醫療專業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同時,針對抗風竤的產品特性在風濕骨病、疑難雜癥等疾病的病理和藥理表現方面進行了研究及系列產品的研發。11年來,抗風竤共幫助了近9萬名痛風患者重獲健康,并救助了一大批“因病致貧、因病致殘”的重癥痛風患者,其中部分痛風患者已經癱瘓多年、甚至曾多次自殺。如被痛風折磨15年的重癥患者翟梓元曾癱瘓7年、自殺3次,在抗風竤的精心治療下,僅5個月就站立起來,如今已經重獲健康,并成為宣傳大使向人們傳遞正確的生活方式和治療理念。2018年抗風竤舉辦的“全民抗痛風 公益萬里行”大型公益活動,橫跨新疆、吉林、遼寧、山東、山西、重慶、廣東、廣西、福建、江西、湖南、貴州、云南等近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累計行程超過1萬公里,共計救助痛風患者1500余人,提供醫療救助總價值近百萬元。2019年抗風竤啟動了全國慈善救治重癥痛風患者工程,第一階段計劃每省慈善救治“因病致貧、因病致殘”的重癥痛風患者一到兩名,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抗風竤醫療產業管理集團以治病救人為已任,正堅定不移地將自然療法向更深更廣的領域拓展,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的折磨,使他們重新看到生活的曙光。